申論熱點解析:推進“廁所革命” 促進社會文明
【背景鏈接】
習近平總書記就旅游系統推進“廁所革命”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。他強調,兩年多來,旅游系統堅持不懈推進“廁所革命”,體現了真抓實干、努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態度和作風。習近平指出,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,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,不但景區、城市要抓,農村也要抓,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,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。
【綜合分析】
[分析]
縱觀全球,廁所問題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,一些發達國家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。很長一段時間以來,廁所也是我國旅游業最突出的薄弱環節,是我國社會文明和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塊短板。從歷史來看,幾千年來形成的廁所文化缺失及頑固的如廁陋習,制約著廁所文明的提升;從現實來看,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旅游業快速發展催生了對廁所的現實需求,廁所臟、亂、差、少、偏,成為人民群眾和廣大游客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。
小廁所,大民生。廁所問題不僅關系旅游環境的改善,也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,關系國民素質提升、社會文明進步。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,廁所文明是大國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,廁所衛生關系人民群眾健康生活,特別是水污染治理以及農業安全生產。然而也要看到,“三面墻,兩塊磚,一個坑”,曾是農村廁所的典型形象,“難找、難看、難聞、難用”,也曾是困擾城市公廁多年的典型問題。廁所的狀況,首先關乎百姓生活,從整體看更折射文明風尚、關系國家形象。站在新時代審視,能否提高廁所服務水平,已經成為影響人民生活品質的因素。
【存在問題】
旅游業“廁所革命”的成就,激發了全社會的公廁改進以及農村“廁所革命”的熱情,也積累了一些可行之道。但是囿于行政范圍的限制,這些經驗并未在全社會“廁所革命”中發揮應有的作用。其經驗和效果盡管并不能完全照搬,但如果賦予權限、加以推廣,當能發揮出更大的效應。
當前推動“廁所革命”的主體五花八門,衛生系統、城管系統、旅游系統、交通系統等往往各自為營、各自為戰。這就造成缺乏統籌,缺乏統一的協調和領導,有些地方領導重視,廁所建得非常好,但有些地方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,常常陷于無人管的境地。在推進“廁所革命”中,“九龍治水”的弊端尤須注意。
當前,無論政府部門出力多大、用力多勤,自上而下的推動也有力有不逮的地方。尤其是這樣一項涉及每家每戶的民生問題,沒有民眾的主動參與,沒有社會組織的大力配合,“廁所革命”終究是政府的獨角戲,已經給民眾帶來的幸福感也可能難以為繼。
【參考對策】
總結,第一,“廁所革命”體現變革性。解決廁所問題和垃圾分類兩件民生大事可以統籌起來看,在升級改造家庭廁所之外,可以著力把遍布城鄉的公廁定位為資源循環利用中心,使其發揮高品質公廁服務功能,成為資源循環利用的前端支點。深化“廁所革命”,實現公廁服務均等化和垃圾分類體系同覆蓋,打造覆蓋城鄉社區的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系統服務網絡,推動實現“三系合一”,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。
第二,“廁所革命”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,其出發點正在于補齊現代生活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文明的短板,需要我們從思想認識、文化觀念、政策措施、體制機制等各方面統籌謀劃、分類實施。根據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需求側的不同,也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建筑設計和空間功能布局。城市應更加注重人均廁位擁有量,社區垃圾分類以及服務的便民性。農村地區則需要更加注重與分散式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融合,集成更多公共服務,開展農村垃圾分類等。
第三,推進“廁所革命”,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,必須堅持補短板、強弱項,不僅景區、城市要搞好廁所,農村更要來場“廁所革命”。既抓好硬件建設,也注重養成文明如廁習慣,既講究清潔干凈,又兼顧經濟實用,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,讓“廁所革命”成為樹立文明新風、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力點。